佛經中的鬼故事 (轉載)

http://tw.myblog.yahoo.com/deivyavan/article?mid=15189&prev=15190&next=15152&l=f&fid=8
 
  
佛經中有許多以鬼為題材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佛說鬼子母經》,敘述所有羅刹鬼中最殘暴的鬼子母,特別喜歡吃人的小孩,佛為了度化他,刻意將他最小的愛子藏起來,讓鬼子母深切體會失去孩子的悲痛後,發慚愧心並痛改前非,願意受持三皈五戒,成為擁護三寶的佛弟子。
 
而在所有的鬼故事中,又以強調餓鬼果報的主題為最多,如《鬼問目連經》述說諸餓鬼向目連詢問前世究竟造什麼罪行,今世墮餓鬼道中遭受無盡痛苦與折磨,目連乃一一為他們解答。這些餓鬼的外貌,通常是“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細針”,且終日飽受饑餓、火燃肢節之苦,讀來令人毛骨悚然,頗具有警惕的意味。
 
除了具體刻畫餓鬼的恐怖形象外,佛典中還有不少強調人們憑藉自己對佛法的信心、智慧和勇氣,不但不畏懼鬼的威脅,反而可以擊敗惡鬼,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本文試舉三則《舊雜譬喻經》的故事來說明,其中最具代表性是〈戒行驅鬼〉。
 
修持五戒 伏惡鬼
 
有一位名叫薩薄的商人,出外做生意時,正好趕上一場法會,聽法師開示道:“受持五戒能獲神靈護佑,不但現世可驅趕鬼魔,死後亦可往生善道。”薩薄聽完受五戒的好處後,便歡喜信受。
 
距離薩薄家鄉千里之遠,有一個富庶康樂的國家,他很想去哪裡做買賣,可惜路上常有夜叉鬼出沒,路過的行人經常被吃掉,因而阻斷兩國的交通。薩薄一心想恢復兩國的往來,又自認為受五戒弟子能蒙佛庇佑,便自告奮勇地前往抓鬼。他一路提心吊膽地來到國界邊上,果然見到了夜叉鬼。薩薄看見鬼的恐怖模樣,一點也不害怕,並義正辭嚴地向鬼大聲喝斥:“我是來向你下戰帖的,如果你贏的話,便可把我吃掉;但如果我贏的話,就請你讓出此道,使兩國往來可以通暢無阻。”話一說完,薩薄便奮力揮動拳頭,準備與鬼搏鬥。
 
但是他哪是鬼的對手,當他伸出右手攻擊,手一插入鬼腹就拔不出來;再以左手打鬼,也是一樣,接著兩腳及頭皆被鬼所制伏,頓時動彈不得。夜叉鬼就問他:“你的手、腳、頭都已經被制住了,掙扎有什麼用?還不乖乖受死!”薩薄回答:“你雖然綁住我的身體和手腳,卻戰勝不了我像金剛般堅定的心?”鬼又嚇唬薩薄說:“我乃鬼中之王,力大無比,不知吃了多少人,至今還未有人能從我的手中逃脫!”薩薄心想:“我受五戒之前,從未施身給別人,今天乾脆捨身佈施給這個夜叉鬼王,藉此機會勸他發心信佛。”
 
想到這裡,便告訴夜叉鬼王道:“你既然那麼想吃我,那麼我的身體就送你吃吧!我已受五戒,又行忍辱、施身,自然可往生善趣,但你的果報就不一定囉!希望你吃了我之後,能止惡行善,皈依佛法,將來也能往生善道!”
 
夜叉聽完話後,心生愧疚,便放下薩薄道:“你真是世間稀有的人,之前的人看到我,早已嚇得手腳發軟,而你不但毫無不懼,還願意捨身佈施,勸我向善。我算是佩服你了,願意聽你的建言,皈依佛法,以求解脫。”於是夜叉鬼向薩薄恭敬行禮後,隱入深山之中不再擾民,而兩國之間也恢復了往來。
 
這則人鬼爭鬥的故事,最大快人心之處,在於薩薄以其無畏無懼的浩然正氣,戰勝了具有超人力的夜叉鬼,伸張了邪不勝正的真理。薩薄能有這麼大的勇氣挑戰夜叉鬼,完全源自認真修持五戒、護持佛法所獲得的信念,儘管先天條件不及夜叉鬼,但在氣勢上早已先勝一籌,進而能將惡鬼降伏。而原本猙獰可怕的夜叉鬼王,受到薩薄的感化,一改吃人的惡習,願意皈依三寶,信奉佛法。
 
國王守信 感化鬼
 
一般惡鬼雖然面貌兇狠,專以吃人為業,但有些鬼會被人類行為所感動,而改變自己的習性與想法,如〈王誠信化鬼〉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
 
從前有位梵志(修行者)向國王乞食,當時國王正準備出外打獵,只好先請梵志在宮中等待,他很快就會回來行供養。在追逐獵物的過程中,國王不慎與臣子們走散,獨自一人迷路於山谷之中,碰巧與一鬼不期而遇。鬼見到國王滿心歡喜,張開血盆大口準備要將國王吃掉。國王苦苦哀求道:“我剛出城門時,恰巧遇見一位梵志向我乞食,我曾答應過要供養他,於是請他在宮中等我歸還。現在可否拜託你先放我一馬,讓我回去供養完修道人之後,再回來讓你吃掉。”鬼回答:“不行!我現在一定要把你吃掉,如果放你回去的話,你怎麼可能再回來呢?我才不會中了你的詭計呢!”國王拍著胸脯保證說:“我沒有騙你,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是真心掛念那位餓肚子的梵志。”於是鬼答應了國王的請求,暫時放了他。
 
國王回宮之後,立即取出豐盛的食物供養梵志,並將國家託付給太子管理,然後回到山谷中赴約。鬼見國王履行承諾歸來時,深受到他的誠實與信用所感動,不但不敢吃掉他,還慚愧地向國王頂禮致意。
 
這篇故事在強調一位國王以信守供養梵志的至誠心,因而感化了吃人鬼,不但保全自己的性命,並救濟自己的國家。故事中的鬼,不僅不會令國王心生怖畏,且非常明理,對於守信且有佈施功德者,更加恭敬有禮,也斷了吃人的念頭。
 
沙門遇鬼 心不動
 
另外,有些鬼並不會像虎狼般兇惡傷人,只是到處調皮搗蛋,他們的行為像頑童惡作劇一般,叫人又好氣又好笑。以下這則〈沙門遇鬼〉的故事,就是鬼幻化成各種頑皮的姿態,來考驗修行者對道心的堅持與耐力:
 
很久以前,外國有一位沙門到山中修行。他虔誠禮佛,一心修道,每天從早到晚誦經拜佛,心中從不存任何雜念。有一個鬼知道這件事,心想:“人家都說這位沙門六根清淨無雜念,我倒想去試探一下,看他的修行是不是真的。”於是這個鬼變成一個無頭人出現在沙門面前,沙門看見後,想了一想便回答說:“沒有頭也很好,就不會患頭痛的毛病,不必用眼睛看東西,用耳朵聽聲音,用鼻子聞香味,用嘴巴嘗味道,如此可以減少世間一切的煩惱憂愁,所以沒有頭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鬼聽見沙門這麼說,只好喪氣的走開。
 
可是這鬼還是不甘心,於是又化作沒有頭和身體,但有手足的人出現。沙門看了之後,說道:“沒有身體就不會有痛癢的感受,沒有五臟六腑就不會生病,更不會有疾病纏身,何嘗不是一件快活的事!”鬼聽了之後,只好黯然離開。接著,鬼變得連手足皆沒有,僅跟隨著一面車轉輪來到沙門面前。沙門見了又說:“真是太痛快了,沒有手也沒有腳,就不能隨意拿取別人的財物,因此就不會犯罪,這是多麼的逍遙自在啊!”於是鬼很肯定地說:“這位沙門的修行真好,能達一心不動的境界”。最後鬼變成一位長相端正的男子出現,除讚歎沙門的修行有成外,並向他行五體投地的恭敬大禮才離去。
 
這篇故事說明沙門專心在道業上,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擾,所以無論鬼現種種恐怖的形貌來恫嚇皆不為所動,反能藉由鬼所現的各種形象,斷除色身可能造成的各種煩惱,達到真正的清淨自在。因此縱使故事中的鬼,試圖以種種頑皮的姿態想嚇唬沙門也自動失效,完全無法動搖他堅定的道心。
 
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不怕鬼的人,才能戰勝鬼吧!《舊雜譬喻經》這幾則構思巧妙、精采有趣的鬼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淺顯易懂,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論是受持五戒而降伏惡鬼的薩薄商人,或是信守承諾而感動鬼的國王,或者意志堅定不受鬼影響的沙門,這些故事主角皆從容地表現出遇鬼不怕的鎮定,因如實修持佛法,就能散發一股正氣,自然令鬼退避三舍,只有膽怯意志不堅的人,才會讓鬼有機可乘。在一般人畏鬼作祟的心態下,這類佛典中不怕鬼的故事,更能使信眾從中獲得啟發,進而對佛法產生信心,實具有正面的鼓舞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戮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