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總統眼裡
民族利益..在"國家"之上

作者:王德華

1960年10月18日和19日,在中印邊界的東西兩線,印軍持續向中國邊防哨所發動炮擊。印軍「里窩那計劃」開始實施,中印戰爭全面爆發。在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中將的率領下,我5萬官兵在東、中,西近600公里的防線上同時發動猛烈反擊。

此時,赫魯雪夫與中國交惡,印度總理尼赫魯與蘇聯的關係較為密切,同時也因為美國在半島曾與中國交戰,因而拉起連線圍堵中國,故美蘇兩大強權在當時意外地同時支持印度,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資援助及國際輿論的支援。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美蘇無暇顧及,中國抓住時機迅速反擊。

在這一極其敏感時候,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費耳特來到孤島台灣,勸說蔣介石利用中印戰爭「反共復國」。他告訴蔣介石,中印戰爭已經爆發,中共無力兩面開戰,只要蔣願意「收復國土」,美國可以全力幫助,而且說這是美國總統說的。

民族問題,永遠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東西。蔣介石當面拒絕了費耳特。與他說,共軍與印度打仗,為的是領土爭端。不論共軍是勝還是敗,對於「反共復國」確實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但是我蔣介石不能這麼干,因為上對不起列祖列宗,下對不起炎黃子孫,要被萬世唾罵的。

當然,除了複雜的民族感情外,蔣介石還認識到,中印戰爭大陸動用的兵力還不及總兵力十分之一。華中、華東和東北的重兵枕戈待旦。如果蔣介石輕舉妄動,大陸勢必傾盡全力收復台灣。到那時,不要說「反攻大陸」無望,就是小小台灣也可能不保。

此外,蔣介石對美國人並不信任。美國人的戰略重點在歐洲,台灣只是美國全球戰略上的一顆棋子。需要的時候,美國就把台灣推出來。不需要的時候,就會不作抹布扔下不管。南韓的李承晚就是一個例子,蔣介石自己吃的美國人的虧也不少。

蔣介石退到台灣島後,經常叫囂「反攻大陸」,但他一直到死都反對台灣獨立,反對「一中一台」,認為台灣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堅決反對美國「台灣地位未定論」。在中印戰爭最激烈的時候,他沒有為一黨私利,在背後向大陸插上一刀,充當美國的一粒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戮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