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轉載●

【父母請放手,讓成年兒女承擔自我抉擇的責任】

原本想著學術型殿堂裡,若多幾位實務界專家分享經驗,可能讓學生提前感受社會工作的情境。就這單純初衷,職場35年後一股腦兒跨入教育圈。在台大當兼任老師已過三年,有幾個觀察,常縈懷不去:

1) 學校有資源,但分配不均,能做的比預期少。教育部、審計部的會計制度把國立大學弄昏半條命,虛應故事的作為遠超過實質教育之當為。

2) 忙不迭於升等、搶計畫經費的老師們,常無法確保專研的延續,對新知識新視野的探索有心無力;可憐的低薪與資助,還可能游移在留或不留自己家鄉寶島的糾結。同時,學校管理層忙著應付官員及立法委員,已經夠嗆。眼下不常聽聞高瞻遠矚的教育目標,也沒見識幾位典範型的教育家。

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大麻煩!

3) 學生的問題真不少,原因很雜,我常點評學生,但真摯關愛他們。深刻感觸是:高材生出現的問題常與家庭因素有關。

我認為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改變家庭對一個人的價值基因。我們四、五年級當父母的人,要重新誠實審慎檢視自己給兒女們各項價值觀的長遠影響。

社會病了,家庭教育有最大責任!

我有不少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有限、畏於承擔責任、畏於表達真心實意、也畏於作與自己直接相關的抉擇。多數的他們仰望旁人的肯定,需要旁人分析推促;即使勉強作出選擇,依然過度在意旁人的眼光。這些會念書的孩子,其實欠缺獨立思辨力,自信心不足且心力脆弱,難以放膽享受年輕人應有的衝勁,與勇敢追求人生夢想的熱情。被父母要求當公務員,不支持海外交換學習,甚至誇張到不允許去大陸參訪的事情,時有所聞。曾目睹過落著淚,推辭跨步躍進機會的學生,我卻束手無策(能幫他,但家長不讓)。

這些我統稱為『類親情綁架』的各樣家庭因素,左右著未來台灣領袖人才的前景發展。家長要避免以親情迫脅子女留在身邊,或強逼他們實現自己當年的夢想。

父母們放手,讓成年的孩子承擔自我抉擇的責任,去闖自己的天地,寫自己的故事吧! 李開復這篇文章,讓我感觸迸發,以上淺見分享。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3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戮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