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源管理範疇方面:MRP是對物料需求的管理,MRPⅡ實現了物料資訊同資金資訊的集成,ERP在MRPⅡ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範圍,它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製造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製造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業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並對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進行有效管理。
 
(2)生產方式管理方面:MRPⅡ系統把企業歸類為幾種典型的生產方式來進行管理,如重複製造、批量生產、接單後生產、按訂單裝配、按庫存生產等,對每一種類型都有一套管理標準。而到了90年代初期,企業為了緊跟市場的變化,ERP能很好地支援和管理混合型製造環境,滿足了企業的多角化經營需求。
 
(3)在管理功能方面:ERP除了MRPⅡ系統的製造、分銷、財務管理功能外,還充分利用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思想,增加了支援整個供應鏈上物料流通體系中供、產、需各個環節之間的運輸管理和倉庫管理;支援生產保障體系的品質管制、實驗室管理、設備維修和備品備件管理;支援對工作流(業務處理流程)的管理。
 
(4)交易處理控制方面:MRPⅡ是通過計畫的及時滾動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它的即時性較差,一般只能實現事中控制。而ERP支援線上分析處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後服務及品質回饋,強調企業的事前控制能力,為企業提供了對品質、適應變化、客戶滿意、績效等關鍵問題的即時分析能力。
 
(5)在電腦資訊處理技術方面:ERP採用客戶機/伺服器(C/S)體系結構和分散式資料處理技術,支援Internet/Intranet/Extranet、電子商務(E-commerce)、電子資料交換EDI,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及相關的技術。此外,還能實現在不同平臺上的相交互操作。
 
MRP(Material Resource Planning)企業的資訊管理 系統對產品構成進行管理,借助電腦的運算能力及系統 對客戶訂單,在庫物料,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 客戶訂單,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並計算物料需求計畫。 實現減少庫存,優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MRPII即製造資源計劃。
 
它的基礎--MRP即物料需求計畫的思想早在40~50年代就已產生,只是到了60~70年代,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才逐步走向應用。70年代未,一些企業提出,希望MRP系統能同時反映財務資訊,如,產品銷售計畫用金額來表示,說明銷售收入;對物料以貨幣計價,以計算成本,方便訂價;採購計畫以金額來表示,以用以預算;庫存以金額表示,以反映庫存資金佔用情況,此外,貨幣資訊還必須符合企業長遠經營目標,滿足銷售和利潤要求,就是說,在系統的執行過程中,要反映出發生的成本,又把企業的經營規劃和銷售與生產規劃作為系統的宏觀層。這樣MRP進一步發展,將經營,財務與生產管理子系統相結合,形成了製造資源計劃即MRPII。由於MRPII將經營、財務 與生產系統相結合,涵蓋了進行生產製造活動的設備、物料、資金等多種資源,並且有類比功能,因此,它不僅能對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的管 理和控制,還能對整個企業計畫的經濟效益進行類比,這對輔助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決策有重大意義。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的縮寫,中文意思是企業資源規劃。它是一個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資訊系統,識別和規劃企業資源,從而獲取客戶訂單,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後得到客戶付款。 換言之,ERP將企業內部所有資源整合在一起,對採購、生產、成本、庫存、分銷、運輸、財務、人力資源進行規劃,從而達到最佳資源組合,取得最佳效益。 企業資源規劃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合理運用已經改變了企業運作的面貌。
 
ERP通過運用最佳業務制度規範business practice以及集成企業關鍵業務流程business processes來發問和提高企業利潤,市場需求反應速度和企業。 同時,企業處在日新月異的市場機遇、價格和服務水準等的挑戰環境中,必須不斷改變、改善企業經營模式,提高企業競爭力。以往僅僅關注于企業內部的流程改善,產品開發和製造水準的提高已經不足以面對現時的市場環境。事實說明,處在現代競爭環境的企業要保持生存和持續發展必須與商業合作夥伴充分協調一以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價值鏈。 ERP軟體的合理運用可以説明企業內部業務操作合理化,同時運用功能豐富的協作/合作技術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可以説明企業在跨合作企業群體和交易夥伴之間提高管理水準,擴展企業競爭空間和提高綜合能力。 電子商務所帶來的豐富的企業競爭手段和工具,能夠説明企業更好地運用ERP將廣闊的網路商機和傳統資訊系統中的企業資源資訊有效地結合起來。企業、客戶、供應商、交易商和企業員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透過網站結合在一起。
 
ERP應用成功的標誌是:
一、系統運行集成化,軟體的運作跨越多個部門;
二、業務流程合理化,各級營業單位根據完全優化後的流程重新構建;
三、績效監控動態化,績效系統能即時回饋以便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四、管理改善持續化,企業建立一個可以不斷自我評價和不斷改善管理的機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戮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