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應在經過培訓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指導下實施。

 

一、干預基本原則
(一)以促進社會穩定為前提,根據整體救災工作部署,及時調整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重點。
(二)心理危機干預活動一旦進行,應該採取措施確保干預活動得到完整地開展,避免再次創傷。
(三)實施分類干預,針對受助者當前的問題提供個體化説明。嚴格保護受助者的個人隱私。
(四)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心理危機干預,明確心理危機干預是醫療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萬能鑰匙」。

 

二、工作內容
(一)綜合應用基本干預技術,並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務。
(二)瞭解受災人群的社會心理狀況,發現可能出現的緊急群體心理事件苗頭,及時向上級報告並提供解決方法。
(三)通過實施干預,促進形成災後社區心理社會互助網路。
緊急心理危機干預的時限為災難發生後的4周以內,主要開展心理危機管理和心理危機援助。

 

三、目標人群
本次心理危機干預人群分為四級。干預重點應從第一級人群開始,逐步擴展。一般性宣傳教育要覆蓋到四級人群。
第一級人群:災難親歷的倖存者,如死難者家屬、傷患、倖存者。
第二級人群:災難現場的目擊者(包括救援者),如目擊災難發生的災民、現場指揮、救護人員(消防、武警官兵、醫療救護人員、其它救護人員)。
第三級人群:與第一級、第二級人群有關的人,如倖存者和目擊者的親人等
第四級人群:後方救援人員、災難發生後在災區開展服務的人員或志願者。

 

三、目標人群評估、制定分類干預計畫
評估目標人群的心理健康情況(SRQ),將目標人群分為普通人群、重點人群。
對普通人群開展心理危機管理;對重點人群開展心理危機援助。

 

四、出發前準備
(一)瞭解災區基本情況。災難類型,傷亡人數、包括道路、天氣、通訊和物資供應等;瞭解目前政府救援計畫和實施情況等。
(二)複習本次災難引起的主要軀體損傷的基本醫療救護知識和技術,例如骨折傷患的搬運、創傷止血等。
(三)明確即將開展干預的地點,準備好交通地圖。
(四)初步估計干預物件及其分佈和數量。
(五)制定初步的干預方案/實施計畫。
(六)沒有災難心理危機干預經驗的隊員,進行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培訓。
(七)準備宣傳手冊及簡易評估工具,熟悉主要干預技術。
(八)做好團隊食宿的計畫和準備,包括隊員自用物品,常用藥品的配備等。

 

五、現場工作流程
(一)接到任務後按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接受當地救災指揮部指揮,熟悉災情,確定工作目標人群和場所。
(二)按照干預方案開展干預;沒有制定心理危機干預方案的地方,抓緊制定干預方案。
(三)分小組到需要干預的場所開展干預活動。
在醫院,建議採用線索調查和跟隨各科醫生查房的方法發現心理創傷較重者。
在災民轉移集中安置點,建議採用線索調查和現場巡查的方式發現需要干預的物件,同時發放心理救援宣傳資料。
在災難發生的現場,在搶救生命的過程中發現心理創傷較重者並隨時干預。
(四)使用簡易評估工具,對需要干預的物件進行篩查,確定重點人群。
(五)根據評估結果,對心理應激反應較重的人員及時進行初步心理干預。
(六)對篩選出有急性心理應激反應的人員進行治療及隨訪。
(七)有條件的地方,要對救災工作的召集人、社區幹部、救援人員進行集體講座、個體輔導、集體心理干預等措施,教會他們簡單的溝通技巧、自身心理保健方法等。
(八)及時總結當天工作。每天晚上召開碰頭會,對工作方案進行調整,計畫次日的工作,同時進行團隊內的相互支援,最好有督導。
(九)將干預結果及時向當地負責人進行彙報,提出對重點人群的干預指導性意見,特別是對重點人群開展救災工作時的注意事項。
(十)在工作結束後,要及時總結並彙報給有關部門,全隊接受一次督導。

 

六、常用干預技術
(一) 普通人群
普通人群是指目標人群中經過評估沒有嚴重應激症狀的人群。
對普通人群採用心理危機管理技術開展心理危機管理。從災難當時的救援,到整個事件的善後安置處理,都需要有心理危機管理的意識與措施,以便為整個災難救援工作提供心理保障。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對災難中的普通人群進行妥善安置,避免過於集中。
在集中安置的情況下建議實施分組管理,最好由熟悉的災民一起組成,並在每個小組中選派小組長,作為與心理救援協調組的聯絡人。對各小組長進行必要的危機管理培訓,負責本小組的心理危機管理,以建立起新的社區心理社會互助網路,及時發現可能出現嚴重應激症狀的人員。
2. 依靠各方力量參與。建立與當地民政部門、學校、社區工作者或志願者組織等負責災民安置與服務的部門/組織的聯繫,並對他們開展必要的培訓,讓他們協助參與、支援心理危機管理工作。
3. 利用大眾媒體向災民宣傳心理應激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應對災難的有效方法。
4. 心理救援協調組應該積極與救災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繫與溝通,協調好與各個救災部門的關係,保證心理危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對在心理危機管理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向救災指揮部彙報並提出對策,以使問題得到及時化解。
(二) 重點人群
重點人群是指目標人群中經過評估有嚴重應激症狀的人群。
對重點人群採用「穩定情緒」、「放鬆訓練」、「心理輔導」技術開展心理危機救助。
1. 穩定情緒技術要點
(1)傾聽與理解。目標:以理解的心態接觸重點人群,給予傾聽和理解,並做適度回應,不要將自身的想法強加給對方。
(2)增強安全感。目標:減少重點人群對當前和今後的不確定感,使其情緒穩定。
(3)適度的情緒釋放。目標:運用語言及行為上的支援,説明重點人群適當釋放情緒,恢復心理平靜。
(4)釋疑解惑。目標:對於重點人群提出的問題給予關注、解釋及確認,減輕疑惑。
(5)實際協助。目標:給重點人群提供實際的説明,協助重點人群調整和接受因災難改變了的生活環境及狀態,盡可能地協助重點人群解決面臨的困難。
(6)重建支援系統。目標:説明重點人群與主要的支援者或其他的支援來源(包括家庭成員、朋友、社區的説明資源等)建立聯繫,獲得説明。
(7)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提供災難後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與應對知識,説明重點人群積極應對,恢復正常生活。
(8)聯繫其它服務部門。目標: 説明重點人群聯繫可能得到的其它部門的服務。
2. 放鬆訓練要點
包括:呼吸放鬆、肌肉放鬆、想像放鬆。分離反應明顯者不適合學習放鬆技術。(分離反應表現為:對過去的記憶、對身份的覺察、即刻的感覺乃至身體運動控制之間的正常的整合出現部分或完全喪失)。
3. 心理輔導要點
通過交談來減輕災難對重點人群造成精神傷害的方法,個別或者集體進行,自願參加。開展集體心理輔導時,應按不同的人群分組進行,如:住院輕傷患、醫護人員、救援人員等。
(1) 目標
在災難及緊急事件發生後,為重點人群提供心理社會支援。同時,鑒別重點人群中因災難受到嚴重心理創傷的人員,並提供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進行治療的建議和資訊。
(2) 過程
第一,瞭解災難後的心理反應。瞭解災難給人帶來的應激反應表現和災難事件對自己的影響程度。也可以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評估。引導重點人群說出在災難中的感受、恐懼或經驗,説明重點人群明白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
第二,尋求社會支援網路。讓重點人群確認自己的社會支援網路,明確自己能夠從哪裡得到相應的説明,包括家人、朋友及社區內的相關資源等。畫出能為自己提供支援和説明的網狀圖,儘量具體化,可以寫出他們的名字,並注明每個人能給自己提供哪些具體的説明,如情感支援、建議或資訊、物質方面等等。強調讓重點人群確認自己可以從外界得到説明,有人關心他/她,可以提高重點人群的安全感。給兒童做心理輔導時,目的和活動內容相同,但形式可以更靈活,讓兒童多畫畫、捏橡皮泥、講故事或寫字。要注意兒童的年齡特點,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兒童可以只畫出自己的網路,不用具體化在哪裡得到相應的説明。
第三,應對方式。説明重點人群思考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強化個人的應對能力;思考採用消極的應對方式會帶來的不良後果;鼓勵重點人群有目的地選擇有效的應對策略;提高個人的控制感和適應能力。
討論在災難發生後,你都採取了哪些方法來應對災難帶給自己的反應的?如多跟親友或熟悉的人呆在一起、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儘量保持以往的作習時間、做一些可行且對改善現狀有説明的事等,避免不好的應對(如衝動、酗酒、自傷、自殺)。注意兒童的年齡差異,形式可以更靈活,讓兒童以說、畫、捏橡皮泥等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應對方式。鼓勵兒童應該生活規律,多跟同伴、家人等在一起。要善於用兒童使用過的語言來傳遞有效的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戮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